歐洲稱綠色建筑為生態建筑或可持續建筑。美國稱之為綠色建筑。中國給綠色建筑的定義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沈祖炎說:“我國建筑行業近年來一直是能源、材料、水和其他資源的使用‘大戶’,發展推廣應用鋼結構完全符合國家著力提倡建立節約型社會的倡議,符合當前國家對建筑業提出的可持續化發展的要求。”沈祖炎為鋼結構建筑總結出“輕、快、好、省”的四大特性。輕——鋼結構建筑具有輕質高強性。鋼結構住宅的重量是鋼筋混凝土住宅的50%左右,使用面積比鋼筋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鋼結構建筑的工業化程度高,工期短。在同等條件下,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工期相比,鋼結構僅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1/3~1/2。好——鋼結構材性好,可靠性高。在國內外的歷次地震中,鋼結構是損壞最輕的結構,已被公認為是抗震設防地區特別是強震區的最合適結構。省——單純從目前材料的價格上看,鋼結構比混凝土結構的造價要高,但鋼結構比混凝土結構建設速度要快50%左右,這會節省很多時間成本,而且房屋整體重量也比混凝土結構輕50%以上,這樣基礎處理、運輸量的成本都會下降。建造房屋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設計、制造、運輸、安裝、維修和管理等諸多環節,因此,從整體上看,鋼結構更“省”。此外,鋼材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特點,相對于目前普遍使用的其他建筑材料,其最有利于節能、節材、節水和節地。沈祖炎對鋼結構建筑簡明扼要的總結,與綠色建筑的特征是那么地吻合。
浙江省鋼結構行業協會會長、漢嘉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方鴻強結合鋼結構的特點,以綠色建筑為主題,提出了“零資源、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零工地、零距離”的建筑設計理念,并將此運用在目前國內在建的最大的鋼結構住宅小區——萬郡大都城住宅項目中。作為萬郡大都城住宅項目的設計總負責人,方鴻強非?春娩摻Y構建筑走產業化之路。在萬郡大都城住宅項目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方鴻強充分發揮鋼結構建筑體系的套型結構可適度改變、非承重部件可更換和鋼材可回收再利用的三大優勢,按照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以“六個零”為設計標準,建立從規劃、設計、建造、使用和拆除的建筑全生命周期開發與建設的全新模式,設計和建造新一代滿足工業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生產的現代化鋼結構住宅建筑產品。萬郡大都城的模式為加快住宅產業化進程、改變傳統住宅的生產方式、推進節能降耗和綠色低碳的環保建筑起到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作用。